“非遗传承”的语境与变化

2016/6/20 16:47:10 作者:小 张发布企业:光合(北京)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[打印]

“传统工艺的传承,主要指上一代人掌握的造物技能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,总不过是师傅带徒弟、老师教学生,只不过有的师徒之间有血缘关系,有的没有血缘关系,有的在族群或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无师自通,有的向师傅学习过却没有拜师,有的仅仅参加过集体培训,还有一些手艺人是专门替别人打工的,例如绣花的家庭妇女或按图样剪纸的残疾人。目前比较常见的工艺美术生产单位,是家族企业或原国营厂改制后形成的企业,小的企业以家庭或工作室为单位,大的企业员工成百上千。“传承人”或“大师”的子女,不一定只学手艺,不少还兼做设计或管理。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、非遗研修研习计划清华美院项目负责人陈岸瑛对雅昌艺术网说道。

而传承人群对于非遗的传承方式,也正如陈岸瑛所讲的,“师傅带徒弟”是最为传统的方式。如果更加详细的去区分,则有三种方式。

“第一个是家庭式的传承,家庭里可能父亲是金银铜器的工匠,儿子就会在家庭的氛围中,和父亲学习相关的制作工艺,母亲是搞剪纸的民间艺人,那么女儿可能会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。在这种家族式传承的关系里,一个是方便,一个是家族传承的自然性,这个是民间包括非遗传承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形式。”马盛德对雅昌艺术网说道。

剪纸艺术大师高凤莲就是家族传承的代表案例,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剪纸)代表性传承人,高凤莲祖孙三代都是剪纸的民间艺术大师,她的小女儿刘洁琼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学习剪纸,其实这就是根存于高凤莲家族的文化基因。高凤莲祖孙三代的剪纸虽然是非常典型的个案研究,但这种母系的自然传承在民间其实非常脆弱,比如民间刺绣在中原地区已近消失了,目前只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。

 

雅昌维吾尔族刺绣研修研习培训作品

“第二种传承就是师徒关系,师徒传承基本上打破家族和家庭的格局,因为有一些匠人的手艺不一定在这个家族里,有的是在外家里传承的,外家的人想要学习这门技艺,可以来找师傅学艺,这种师徒传承是民间文化和非遗传承中最为普遍的一种,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。”马盛德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道。

“我在青海热贡地区工作了八年的时间,夏吾角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同时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很多藏区里的大型泥雕和泥塑都是他的作品,他同时还是热贡艺术传习院的院长,招收了很多的徒弟来学习和传承热贡艺术,这种方式就是师徒传承中的代表。”马盛德进一步说道。

但是在受到经济、场地等成本方面的影响下,师徒式的传承比较容易受到限制,以中国花丝镶嵌大师以及非遗传承代表人王树文工作室为例来看,受到精力等方面的影响,一个工作室能有3-5个左右的徒弟,但是能够真正的独立创作的徒弟,在培养的成本上是不易的,能够独立的徒弟也是少数的。

那么第三种方式其实是非遗司在2015年度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班,目前还处于试点状态,首先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需要解读,就是“非遗传承人群”。

“非遗传承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人群其实是多种多样、千差万别的,有的是个体手艺人,有的是企业主,有的是博物馆馆长,有的是大学教师,教育背景也多种多样,甚至还有研究生和海归。只要学习并掌握了一门列入非遗名录的传统技艺(而不单纯是经营者、研究者),就可以被宽泛地称之为“传承人群”,如果能取得一定的成就、满足一定的条件,便有可能被认定为“传承人”或“代表性传承人”。陈岸瑛对雅昌艺术网说道。

而在这样的一个试点状态中,光合文创和瀚海域达作为首批的试点单位都有参与。


关键字:非遗传承,民俗文化,文化植入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。行业信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(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、商业信誉等),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,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。

其他新闻
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网站指南 | 免责声明 | 友情链接 | 给我们留言
红盾
COPYRIGHT @ 2001-2017 CNlinfo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深圳市信息行业协会商务网站 运营商:深圳市兴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:05039908
营业执照